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野有雅兰的博客

质朴、自然、不事雕琢,内心浪漫,与世无争,强调个性而不张扬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子曰:“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!”  

2016-06-28 21:06:27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『1.2』仲尼曰:“君子中庸,小人反中庸。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。小人之反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

子曰:“中庸其至矣乎!民鲜能久矣!”

子曰:“道之不行也,我知之矣,知者过之,愚者不及也。道之不明也,我知之矣,贤者过之,不肖者不及也。人莫不饮食也,鲜能知味也。”

子曰:“道其不行矣夫!”

【注释】

仲尼:即孔子,名丘,字仲尼。

中庸:即中和。中,“中间”、“正确”、“适中”的意思;庸,“常”、“恒”的意思。

反:违背。

忌惮:顾忌和畏惧。

鲜:少,不多。

道:即中庸之道。

知者:即智者,与愚者相对,指智慧超群的人。知,同“智”。

不肖者:与贤者相对,指不贤的人。

【白话译文】

仲尼说:“君子中庸,小人违背中庸。君子之所以中庸,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,无过无不及;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,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,专走极端。”

孔子说:“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!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!”

孔子说:“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,我知道了:聪明的人自以为是,认识过了头;愚蠢的人智力不及,不能理解它。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,我知道了: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;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。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,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其中滋味一样。”

孔子说:“中庸之道难道就不能实行了吗?”

 

〖续貂〗

根据《史记》记载,曾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,孔子七十三岁死,死时曾子二十七岁。

孔子大约在二十岁时生子伯鱼,伯鱼年五十,先孔子死,此时孔子六十九岁;如果伯鱼也是二十岁生子思,则孔子死时子思大概三十三岁。

据此推算,子思与曾子年龄差不多,甚至比曾子年龄还要大。

据说子思学于曾子,则子思是以大学于小了。

之所以啰嗦这个看似无聊的问题,我是在想,子思即便是后来学于曾子,作为孔子的亲孙子,孔子不可能不负担起教育孙子的责任,也就是说,子思也是可以看做孔子的亲传弟子的。

 

上一章说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”,说人天性的喜怒哀乐都是中的、善的、好的,难在能够做到恰当、中节,本章正是要论述“中节”,中节就是中庸。

中庸一词是孔子的发明,记录在《论语(雍也篇第六第二十七章)》,子曰:“中庸之为德也,甚至矣乎!民鲜久矣!”仅一字“能”之差,不知是子思多记了,还是论语少记了,好在这一字并不影响其论断。

孔子说中庸之德,乃是最高的德行了,惜乎大家常久缺乏它,不能实行它。如前所读,中庸的含义非常丰富,简单理解,中庸就是“恰当的、平时应该遵守的原则”,也就是日常做事情要恰到好处。这种恰到好处,正如宋玉笔下的东家子:“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;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(《登徒子好色赋》)

孔子的学生子贡,曾经就子张与子夏哪个更强与孔子有过一段对话。

子贡问:“师与商也孰贤?”子曰:“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”曰:“然则师愈与?”子曰:“过犹不及。”(论语『11.15』子贡问孔子:“颛孙师(子张)和卜商(子夏)两个人,谁强一些呢?”孔子道:“师呢,有些过分;商呢,有些赶不上。”子贡追问道:“那么,是师强一些吗?”孔子道:“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。”)

 

通过孔子的讲述,我们知道了凡事、凡做事,过犹不及。无过无不及就是“时中”。孔子说,君子和小人是有区别的,君子力求行事恰到好处,讲求中庸之道,在适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,而小人却不这样,他们为了一个目的,可能不顾时间、地点、情景,肆无忌惮,无所不用其极,不能做到“发而皆中节”,不能“时中”,当然也就难以称其“致中和”了。

 

人都是有缺点的,某方面强些,另一方面就弱些。孔子教育弟子时,也就常注意正反两方面地去讲,又常能针对弟子的资质,有针对地去教——因材施教。

子夏在孔门以文学见称,自是才华横溢。

  子夏问曰:“‘巧笑倩(qiàn)兮,美目盼兮,素以为绚兮。’何谓也?”子曰:“绘事后素。”曰:“礼后乎?”子曰:“起予者商也!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。”(论语『3.8』子夏问道:“‘姣美的笑容妩媚动人啊,明澈的眼珠流动生辉啊,仿佛洁白的生绡染上了绚烂的文彩’,这三句诗是什么意思?”孔子回答说:“绘画要先有洁白的底子,然后再彩饰图画。”子夏说:“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?”孔子说:“卜商啊,现在可以和你讨论《诗经》了。”)

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弟子子夏,孔子说:“女(rǔ)为君子儒!无为小人儒!”(论语『6.11』孔子对子夏道:“你该为一君子儒,莫为一小人儒。”)告诫他不要拘于文字游戏,不知内在品质修养。

等等,不一而足。

 

孔子说,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,我是知道的:聪明的人自以为是,认识过了头;愚蠢的人智力不及,不能理解它。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,我也是知道的: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;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。人们虽然也能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,但由于自觉性不高,缺乏对所行意义的认识。打个比方,这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饭喝水,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其中滋味一样,吃喝是为了仅仅维持一个生命的存在,还是为了要以身载道维持道的载体呢?

正是感叹于众人对于修道自觉性的缺失,孔子才会感叹“道其不行矣夫!”——“中庸之道难道就不能实行了吗?”

 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实现理想的道路总是崎岖坎坷,对于中庸的理解和实行也是再恰当不过了,在此开展一下自我批评。

读着圣贤之书,可是自己究竟又能领会多少、品味出多少呢?自己是智还是愚、贤还是不肖呢?

但领会了以上所读,即便是食而不知其味,却坚定了自己要不断深刻探索中庸之道的奥妙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2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