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诚实看待生命的人,发现自己老是活在一种不安幽暗的模糊状态。心总是在清楚与迷惑之间游荡,如果一直在困惑之中,至少这也是某种清楚。让我们真正感到不解的是,虽然常觉得迷惑,有时候却十分清楚!但如果你能观照且把握住,它就提供转化的绝佳时机。心性是生与死的基础,就像天空把整个宇宙拥抱在胸怀。
●当你越接触教法,观想并将其融入生活,你的内在声音、内在智慧(就是佛教所说的“觉察心”)将会觉醒及强化。这时候,你可以开始辨别出觉察心的引导,和自我的喧哗迷惑声的不同;你真性的光辉和自信,也开始重返回来。
●我们是生命的主人,不是生命的奴隶!不要给江湖骗子的机会,生命的撑舵在我们的手中,一切从善,皆得善,从恶,得恶;不要单从一世的浅目光看一切结果。中国人常说:一叶遮目!但我们常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
●时丁末法,难行道弥如世间行路,以步行走陆路,比较吃力艰难,欲证佛果需经三大阿僧劫,勤苦修集,修百福相,登地后才能不退转,直到无上正觉;而易行道乘船行水路,依弥陀的他力本愿,乘佛本誓愿力,信愿持名,不夹杂,不间断念六字洪名阿弥陀佛圣号,愿生净土,以佛力加持,信心为方便而致不退转位。
●认真看待生命,并不表示要我们住在禅堂或古老的寺院,终日禅坐。活在现代社会,我们必须赚钱过活,但切勿受朝九晚五的生活束缚,而不去探寻生命的深层意义。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求取平衡,发现中道。学习不要以行动过分膨胀自己,要越简单越好。寻得生活快乐平衡的关键就在简朴。
●执着是所有问题的根源。我们处在虚幻三界,认为一切是我们的,爱情地位荣誉等,一但失去了便痛不欲生!因为无常会经常和我们招手,无常会带来痛苦,万物都会改变,我们还是拚命执着。害怕放下,其实害怕生活,因为生活是学习放下。这就是死命执着的悲剧和讽刺,执着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带来不想要的痛苦。
●佛陀静默庄严地禅坐着,天空在他的四周上方,好像告诉我们:禅坐时心要像天空一样开放,但要稳如泰山。天空就是我们的绝对的本性,没有边界,无拘无束;地就是我们的相对的现实生活,我们的相对心和凡夫心。生命对我们来说,有时似一丝微风,当我们端坐悬崖凝望蓝色海面,心便会像平镜一样宁静。
●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轮回长夜里,根境生识,已不知觉地导演我们在娑婆里戏说,今闻佛法,应生深信,信佛语,切勿用凡夫浅心而去了别佛的境界,那样只能狐疑退失菩提心。释尊成佛,我们应效学当年太子,难行能行作生命导师,佛已为我们开启净土,只要我们信愿持名即能获登常寂光土。
●人生在世,切不要失去一颗具有慈悲心,我们要常常观照它,使它富有智慧与永恒!没有美好愿望的欢喜,也许是残酷的;而没有欢喜的美好愿望,则容易变得冷漠与高傲!所以我们在似水的流年里,应以无畏的智慧去帮助别人,不求回报,但求奉献;不求被理解,但求去理解,不求被爱,但求去爱。
●有个年老的女乞丐叫倚赖喜悦。她常看见国王和供养佛陀,她希望自己也能那样供养。但她只能乞讨一盏小灯。她还是把这盏灯点燃并祈愿:“我希望将来能够得到智慧之灯,希望解除众生的黑暗无明。”第二天,目犍连看到此灯还在点燃,想将熄灭,佛陀说,你熄灭不了它!因为此灯是以无比的恭敬心清净心供养的。
●不管世事如何,只要把它当成梦,一切就变得不重要。修行的要诀,就是要在梦中保持正念,这才是真正的修行。常有人问我:“若有前世,为何我想不起来?”但为何记不起前世,就表示没有前世存在?童年、昨天甚至一个钟前的事,当时是那么鲜活,之后却不复记忆,好像从未发生过,要想回忆起前世又谈何容易。
评论